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
作为及时与有效化解行政争议的重要手段,调解在行政复议实践中广泛运用。行政复议调解历经调解禁止、调解引入与调解原则的立法演进。为适应行政复议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功能,《行政复议法》(2023)对行政复议调解制度作出较大修订,确立调解原则、新设调解程序与效力条款。为推进复议调解修订内容的具体适用及其与行政诉讼的衔接,应结合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的地方试点成果,在融通调解原则基础上,通过可调解事项与禁止调解事项的类型化方式明确行政复议调解的适用范围;细化调解的启动、协商、终结、监督等程序规则;明确行政复议调解的审查效力、审查内容,探索与推动行政复议调解司法审查。
3,664 | 2 | 100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1)参见练育强:《功能与结构视野下的行政复议制度变革》,载《法学》2021年第6期。
(2)曹康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
(3)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74页。
(4)杨景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草案)〉的说明——1998年10月27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1999年第3期。
(5)张焕光、胡建淼:《行政法学原理》,劳动人事出版社1989年版,第454页。
(6)叶必丰:《行政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60页。
(7)参见宋雅芳:《行政复议法通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53页。
(8)叶必丰:《行政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1页。
(9)参见《引领社会通向公平正义和谐》,载《法制日报》2006年12月5日,第7版。
(10)参见卢护锋、王欢:《论行政纠纷的调解解决——以〈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50条为例》,载《政法论丛》2008年第1期。
(11)具体数据来自司法部行政复议与应诉局编制的《1999全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数据》,https://www.moj.gov.cn/pub/sfbgw/zwxxgk/fdzdgknr/fdzdgknrtjxx/201402/t20140225_350025.html;《2007全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数据》,https://www.moj.gov.cn/pub/sfbgw/zwxxgk/fdzdgknr/fdzdgknrtjxx/201402/t20140225_350033.html,访问日期:2024年3月20日。
(12)参见王小红:《论行政复议调解的可能与规范》,载《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
(13)参见姜明安:《建构和完善兼具解纷、救济和监督优势的行政复议制度》,载《法学杂志》2023年第4期。
(14)参见苏力:《关于能动司法与大调解》,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15)参见张海燕:《大调解视野下的我国行政调解制度再思考》,载《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1期。
(16)具体数据来自司法部行政复议与应诉局编制的《2019全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数据》,https://www.moj.gov.cn/pub/sfbgw/zwxxgk/fdzdgknr/fdzdgknrtjxx/202009/t20200929_392195.html;《2020全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数据》,https://www.moj.gov.cn/pub/sfbgw/zwxxgk/fdzdgknr/fdzdgknrtjxx/202105/t20210513_392196.html;《2021全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数据》,https://www.moj.gov.cn/pub/sfbgwapp/zwgk/tjxxApp/202305/t20230509_478448.html,访问日期:2024年3月20日。
(17)参见《让法治成为巴渝大地的“幸福底色”——重庆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综述》,载《重庆日报》2023年5月9日,第2版。
(18)参见《浙江行政复议案结事了率升至84%》,载《法制日报》2022年7月8日,第5版。
(19)参见《上海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一周年白皮书》,https://sfj.sh.gov.cn/zwyw_xzzf/20221128/ffe42e1c728 14aa0b77ad79f59732c58.html,访问日期:2024年3月20日。
(20)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行政争议多元化解工作的意见》(法发[2021]36号)。
(21)参见高家伟:《论行政复议机关实质性化解争议的角色与功能定位》,载《法律科学》2023年第2期。
(22)参见《山西省行政复议调解和解办法》第5条、《南京市行政复议调解与和解实施办法》第5条、《南宁市行政复议调解处理办法》第8条。
(23)参见黑龙江省鹤岗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黑04行初36号行政裁定书、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16)黑行终276号行政裁定书。
(24)参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2020年度十大行政检察典型案例之五:张某与黑龙江省某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调解检察监督案。
(25)参见(2020)闽0583行审174号。
(2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3条。
(27)参见王由海:《论行政协议复议审查的标准与方式》,载《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28)参见方世荣:《我国行政诉讼调解的范围、模式及方法》,载《法学评论》2012年第2期。
(29)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法发[2010]16号)。
(30)参见解志勇:《行政诉讼撤诉:问题与对策》,载《行政法学研究》2010年第2期。
(31)参见《吉林省行政复议调解办法》第9条、《山西省行政复议调解和解办法》第5条。
(32)参见《山西省行政复议调解和解办法》第5条、《邵阳市行政复议调解和解办法》第4条。
(33)参见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发布的《推进中国法治进程十大行政复议案例》之一:臧某等诉宿迁市人民政府未履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职责案。
(34)参见《莆田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调解和解规定》第3条、《南宁市行政复议调解处理办法》第8条。
(35)参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第四十六批指导性案例之一:浙江省嵊州市人民检察院督促规范成品油领域税收监管秩序行政公益诉讼案(检例第183号)。
(36)参见安徽省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20)皖13民再59号。
(37)参见仝蕾、陈良刚:《论行政复议中调解程序的优化》,载《行政法学研究》2009年第1期。
(38)参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2023年第1号,第34—37页。
(39)参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2022年第5号,第33—35页。
(40)参见余军:《“公共利益”的论证方法探析》,载《当代法学》2012年第4期。
(41)[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
(42)如《邯郸市行政调解办法》第29条。
(43)参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桂政办发[2021]100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21]9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的意见》(赣府发[2018]3号)。
(44)参见《杭州市司法局推进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实质化运行》,https://sft.zj.gov.cn/art/2020/8/26/art_1659554_55367626.html,访问日期:2024年3月20日。
(45)参见曹水萍、冯娇雯:《提升行政复议调解工作质效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推行行政复议调解为例》,载《中国司法》2021年第6期;《第六次全国行政审判工作会议发言摘登》,载《人民法院报》2023年2月17日,第2版。
(46)参见《以行政调解“小切口”服务法治政府“大文章”》,载《法制日报》2023年4月6日,第1版。
(47)参见应松年:《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应重视调解》,载《人民检察》2020年第21期。
(48)具体数据来自司法部行政复议与应诉局编制的《2007全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数据》,https://www.moj.gov.cn/pub/sfbgw/zwxxgk/fdzdgknr/fdzdgknrtjxx/201402/t20140225_350033.html,访问日期:2024年3月20日。
(49)参见胡建淼:《行政复议法修改的八个亮点》,载《中国环境监察》2023年第10期。
(50)参见胡建淼、唐震:《行政诉讼调解、和解抑或协调和解——基于经验事实和规范文本的考量》,载《政法论坛》2011年第4期。
(51)参见邓佑文:《行政复议调解的现实困境、功能定位与制度优化》,载《中国行政管理》2023年第1期。
(52)参见赵银翠:《行政调解协议效力研究——以构建统一调解制度为视角》,载《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53)参见王聪:《作为诉源治理机制的行政调解:价值重塑与路径优化》,载《行政法学研究》2021年第5期。
(54)参见刘敏:《论优化司法确认程序》,载《当代法学》2021年第4期。
(55)参见张新:《司法确认程序的系统建构》,载《东方法学》2023年第6期。
(56)参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中级人民法院(2020)桂08行终172号行政裁定书、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中级人民法院(2020)桂08行终171号行政裁定书。
(57)参见胡建淼:《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第40页。
(58)参见何海波:《行政诉讼法(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22年版,第150页;江必新、梁凤云《行政诉讼法理论与实务(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第545页。
(59)胡建淼、崔美晨:《行政证明:作为一种行政行为的考察》,载《行政法学研究》2023年第4期。
(60)参见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法院(2021)云0103行审29号行政裁定书、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7)冀行申960号行政裁定书。
(1)参见王万华:《“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的两种模式及其应用》,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年第6期。
基本信息:
DOI:10.16092/j.cnki.1001-618x.2024.05.007
中图分类号:D922.11
引用信息:
[1]黄辉.行政复议调解的制度演进与适用逻辑——兼论《行政复议法》相关条款的修订[J].法学杂志,2024,45(05):100-113.DOI:10.16092/j.cnki.1001-618x.2024.05.007.
基金信息: